
在全球化趨勢下,伴隨著經濟發展,國際人均購買力不斷增強。同時,網購的便利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改善。跨境網購成為越來越多網購一族的選擇,一個真正“買全球、賣全球”的時代到來。據CNNIC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為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從上圖可以看到,2015年我國跨境網購規模為571.3億美元,占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10%,同比增長90%。2016年這一規模將突破800億美元,同比增長50.1%,超過全國網絡零售規模增速。盡管今年4月開始執行的新跨境電子商務稅將給部分商品帶來一定影響,但跨境網購規模整體依然保持著穩健的增長速度。
國內消費升級拉升了消費者對全球化高品質商品的購買需求,跨境網購的需求日益擴大。從商品的具體品類來看,2015年,化妝品及美容產品成為網購用戶跨境網購的第一大商品品類,占比為53.4%。奶粉、嬰幼兒用品、服飾箱包、保健品仍為海外網購的熱門品類,所占比例分別為47.6%、37.8%和34.8%。這一趨勢在2016年仍將持續。跨境網購的優勢性日益凸顯,這將倒逼國內電商平臺加強對商品質量的把控,拒絕假貨的口號不僅要喊得響,也要更徹底地落到實處。畢竟,跨境電商的到來,就已經注定電商競爭是一場全球化的競爭。
那國內消費者都喜歡在全球哪些國家進行網購呢?2015年的數據顯示,網購用戶海外網購商品主要來源于美國,占比為48%;其次是日本和韓國,占比分別為45.3%和37.8%。再次是澳大利亞和德國,占比例分別為18.6%和16.6%。其他國家占比均不到10%。可見,我國電商企業面臨的全球化競爭主要還是來自發達國家。
全球化競爭帶來的影響之一便是國內電商企業的存量市場外流,但同時也帶給國內企業開拓國外增量市場的機會。阿里巴巴2014年發布天貓國際和2015年京東發布的京東國際購便是顯著例子。2016年第一季度,俄羅斯跨境電商消費近700億盧布,增長1倍,其中近50%發生在中國電商平臺,為各國最高,中俄跨境電商發展勢頭迅猛。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經濟”,在投資與出口雙雙疲軟的態勢下,跨境電商的逆勢增長,促進了以投資為主導的增長動力向以消費為主導的增長動力的轉變,有望成為拉動新經濟增長的一股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