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這個原本春光燦爛的季節,全球范圍內卻迎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自從這場疫情爆發以來,大量的醫護人員面臨著被感染的危險,工作在抗疫第一線。所幸的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機器人、無人機等無人系統也已日趨成熟,可以代替人類從事一些危險的工作。近期的新聞報道中,明顯可以看到,無人系統已經大量的被應用到此次疫情防控中。在醫院,醫療配送機器人從病毒潔凈區承載餐食或物資,自動前往各個隔離區房間進行無接觸配送;在室外,無人機全方位地進行集中噴霧消毒作業;在火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體溫檢測、噴灑消毒等作業。機器人等無人系統由于此次疫情中發揮的重大作用而被人們廣泛認可。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大量外地工人不能復工,這對生產制造、物流運輸等等多個行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很多企業面臨用工荒、復產難的問題。一些企業為解決復工的問題,專門安排了大巴車去各地接自己的員工回“家”。我們要為這些企業去點贊的同時,但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也更凸顯企業“復工難”的尷尬。在制造工廠、物流中心等場合采用機器人,就可以大幅度降低用工數量、節省企業的運營成本。
然而,無人系統在其真正無人化的道路上,會有哪些制約因素呢?充電問題可能就是其中一個吧。畢竟無人系統也需要提供動力,那么問題就來了,無人系統的充電問題到底怎么解決?或許在幾年前,答案還存在著一些爭議,但現在看來,采用無線充電技術已經成為無人系統充電方式的最佳選擇。
無線充電最早被人們認知是手機的無線充電。包括蘋果、三星、華為等知名手機品牌都推出了支持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但是,手機行業的無線充電功率比較小(幾瓦到幾十瓦),并且由于主流芯片廠商推出的標準化芯片平臺,整個行業的技術門檻比較低。對于機器人無線充電而言,其充電功率比較大,有的設備需要幾百瓦到幾個千瓦的充電功率,并且要求允許較大的停靠偏差。目前,包括魯渝能源、海爾無線、南京和若源等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機器人的無線充電產業。隨著無人產業的迅速發展,無線充電行業技術的越來越成熟,無線充電在無人系統、機器人等行業的應用必定迎來更廣闊的天地。
那么無線充電技術在無人系統、機器人的應用中到底存在著什么優勢呢?
其一,無線充電無需人工值守,降低了維護成本。無人系統之所以被稱之為無人系統,就在于它的全自動化,也就是機器人能夠在完全無人化的場景中,自主的完成所有工作。如果使用有線的充電方式,那么電源的充電線必定會限制機器人的活動范圍,甚至還得人為去操作進行充電,這也就更談不上全自動化了。魯渝能源的機器人無線充電系統具有自動喚醒、自動開啟充電、自動充滿斷電、自動故障報警等智能化功能,完全無需人工的干預,就可以完成機器人等的充電。
其二,無線充電不要精確的對接和接觸。非接觸是無線充電本身所固有的優勢。眾所周知,目前廣泛應用的刷板刷塊接觸式充電對機器人的定位精度要求高,材料成本也非常高,這大大增加了機器人本身控制系統的難度。無線充電采用磁場耦合技術進行電能的傳輸,具有非常大偏移自由度,無需精確對準,降低了對機器人定位精度的要求。以魯渝能源的無線充電產品為例,其已經能做到±10cm的偏移度,這一點相信所有的機器人都可以輕松的滿足。
其三,無線充電沒有裸露電極。在充電過程中,裸露的電極面臨諸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問題。例如,電極觸點本身也容易被污損、氧化,造成接觸不良;可能導致漏電,引發重大的人身安全事故。另外,當處于潮濕、水下、戶外等惡劣工作環境中時,無線充電是非常適合的應用場合。對于石油石化、煤礦、汽車噴涂等存在易燃易爆氣體的行業,無線充電可以大幅度降低防爆設計的難度,本身的優勢是非常明顯。
無線充電目前已經被運用到了各行各業。在物流搬運行業中,有著AGV無線充電、電動叉車無線充電;在安防行業中,有著巡檢機器人無線充電、無人機無線充電;在石油化工行業中,有著礦燈無線充電。或許這些行業您感覺更多是在工業上的無線充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無線充電的應用。比如:服務機器人無線充電、家用電器無線充電、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等。
近年來,隨著中國產業升級發展,傳統的依靠勞動力偏移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大量的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已經成為制造行業普遍的發展趨勢。“機器換人“已經成為很多企業必然的選擇。伴隨機器人行業的蓬勃發展,為機器人產業配套的無線充電產業也會迎來跳躍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