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巧的成長,和工場主動化程度的晉升,工業機械人的運用也愈來愈普及,并成為推進工業4.0的主要力氣。
據國際機械人結合會宣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械人均勻密度到達每萬名員工中具有74臺機械人,比2015年的66臺,增長了8臺。從區域散布來看,歐洲機械人密度最高,到達99臺,美洲為84臺,亞洲為63臺。
從國度來看,韓國成為工業機械人普及度最高的國度,每萬名員工中具有631臺工業機械人。這重要是因為韓國蓬勃的電子和制作業對工業機械人構成了宏大需求。
新加坡以488臺機械人/萬人位居第二。國際商業、加工業和旅游業是新加坡的三年夜經濟支柱。個中,電子家當曾經成為新加坡的主要經濟增加起源,新加坡90%的工業機械人都裝置在電子行業中。同時,今朝全球有40%的硬盤和非常之一的晶片都是在新加坡制作的。
汽車家當較蓬勃的德國和日本也具有異常高的工業機械人密度。值得留意的是,日本也是全球工業機械人的重要供給起源之一。據統計,2016年,日本機械人的臨盆才能到達15.3萬臺,占全球工業機械人供給量的52%。
跟著中國工業主動化的疾速成長,曩昔幾年中,工業機械人密度增加敏捷,從2013年的25臺猛增到2016年的68臺。
而全球創業立異的新興市場——印度,工業主動化水平絕對落伍,2016年,每萬名員工只具有3臺工業機械人。
在《中國制作2025》中,機械人是將來智能制作最弗成或缺的癥結身分。跟著中國工業進級、生齒老齡化和人力本錢的進步,機械人的年夜范圍運用有助于晉升效力,增添臨盆本錢,從而推進中國制作業的轉型成長。
將來,人機協作將成為智能工場最多見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