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為工業標桿,是由德國政府首先提出未來發展的首要項目,從此可以看出德國的工業發展水平毋庸置疑,那么德國的工業自動化到底是什么樣的?中國工業與德國相比到底有著怎樣的差距?
學習背景:作者從事電氣行業近多年,輾轉多次,最終來到現在的外企,去年因改造需求,被派去德國總部學習三個月。
想要進步,必須先找到差距!
可能兩國國情有很大差距,今天我們只討論技術與市場。
一;自動化程度很高,現場除了維修人員,幾乎沒有什么人。
與國內工廠的琳瑯滿目相比,德國的工廠里幾乎沒有多少人,而且在這個重工業的廠內,居然沒有人干體力活,生產線上只能零星的看到一兩個人在觀察一些生產參數,他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看數據并分析,很少會手動干預生產。
二;設備質量很好并且高度整合。
與國內魚龍混雜的設備相比,德國工廠的每一套設備都是驚人的貴,但好處是質量非常好,質量不僅僅包括使用壽命,使用精度,人性化程度,包括人機界面的美化程度都是工控產品的質量;而且每一個大的生產節點都會將該結點內的所有信息整合,最后匯總到主系統,清晰明了,哪一環節出了問題一目了然。
三;物聯網跟蹤產品很方便。
可能這就是工業4.0的雛形吧!每個產品都有一個單獨標記的條形碼,并在每個關鍵生產流程都匯總生產信息,用掃碼機可以輕松讀出產品信息。
四;無線功能很方便,借助于西門子強大的生態系統PROFINET,德國工廠早已擺脫了信號電纜,即無論是機器人還是集成系統都是由無線網絡傳輸回主系統中,那么如何在工況復雜的工廠中使用無線信號?答案就是高投入,大家都知道西門子東西好用,但價格是真心的貴,一個西門子的工業路由器幾萬塊,一個接收模塊幾萬塊,一個以太網CP模塊還是幾萬塊,大概算下來一個不算很大工廠只要使用西門子的無線網絡會比其他方式高出幾百上千萬。
五;機器人系統很昂貴,很豐富。
德國工廠的機器人很多,但它們不是各自為戰,而且相互之間配合得很默契。在德國機器人行業生態系統很好,好是什么意思?德國人相信就是非常貴,但大家都認可,而且產品質量非常好;產品質量好不是指國內的有些小公司,買個機器人招個人調試后就敢往外賣的那種,接觸過機器人的都知道,機器人除了機器人本身的性能外,它的集成系統也非常重要,集成系統就是和它配合的電氣和機械系統,國內的機器人集成系統真的不忍直視,這又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國內普遍以機器人本身的價格加上利潤作為最終價格的重要參考點,而經常忽略了工業機器人本身也需要很多外部設施配合,豈不知細節決定成敗,機器人工作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集成系統,而需要做好機器人集成不僅僅需要金錢投入,也需要高水平的機械電氣知識。
六;安全措施讓人摸不著頭腦。
為什么摸不著頭腦?因為德國工廠的安全措施復雜到讓人想不通,德國工程師告訴我;德國工廠每年會花費大量的金錢去升級改進安全系統,其原因是每年德國政府都會派非常苛刻的工作人員對安全措施進行嚴格的考查,多年改進下來,讓人有種錯覺,是不是想要自殺的人來到了這里也會頭疼吧!
而在國內;呵呵!重工業企業一條人命60萬的事大家都聽說過吧!出了事不是規范操作流程就是安全學習;豈不知,人就是會犯錯的,不犯錯的人那還是人嗎?工業4.0,還是先把安全措施提高起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