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重慶市智能制造推進大會在渝州賓館召開,市經信委對《重慶市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2019—2022)》(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到2022年,我市智能制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7個重點領域引領大數據智能化創新驅動戰略
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忠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實施方案》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企業智能化改造和工業互聯網生態建設為主攻方向。
《實施方案》緊緊圍繞重慶市智能制造現狀,提出了數字化裝備普及、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工業互聯網建設、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關鍵技術創新、關聯企業發展、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等七方面重點任務。
20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裝備改造升級
普及數字化裝備,引導企業更新數字化設備或利用智能化技術改造非數字化設備。
重點針對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材料、消費品行業開展數字化裝備普及工程,同時推動全行業企業應用智能搬運機器人等倉儲、物流設備提升自動化水平。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20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裝備改造升級。
推動1600家企業建設信息管理系統
推動企業建設應用研發設計、工藝仿真、數據采集分析、企業資源計劃、制造執行、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倉儲物流管理等信息系統。
重點推動離散型制造企業和流程性制造企業開展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1600家企業建設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累計建設、認定50個智能化工廠和500個數字化車間。
建設10個具備國內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加快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夯實工業網絡化基礎,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強化信息安全保障;通過“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10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建設10個具備國內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30家企業實施“上云上平臺”智能化升級。
重點引導240家企業開展網絡協同制造
通過實施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打通企業設備、產線、信息系統等數據鏈,貫通企業內外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催生孕育智能制造新模式。
重點推動企業開展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平臺。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重點引導240家企業開展網絡協同制造,80家企業開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80家企業開展遠程運維服務。
組建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家以上
重點推動企業在先進制造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工業大數據技術方面進行研究、突破,推動企業開發、運用先進運營管理方法。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建設企業內設研發機構125家以上;累計組建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家以上,爭取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累計組建新型企業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家以上。
智能制造相關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聚焦企業不同階段智能化升級需求,加大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智能傳感器等相關領域企業引進培育力度,形成以應用帶產業、以產業促應用的良性發展局面。
重點推動企業發展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智能傳感器等關鍵裝備(技術)。
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累計引進相關龍頭企業400家以上,智能制造相關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累計培養年收入1億元以上集成企業20家
優化智能制造發展環境,著力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標桿項目示范、智能制造園區建設等環節,打造完善的智能制造服務支撐體系。
到2022年,累計制定行業基礎標準20項,應用標準60項;累計培養年收入1億元以上集成企業20家,年收入5000萬元以上集成企業40家;累計創建25個行業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在全市推廣示范。
為保障各項任務的落實,《實施方案》提出了健全推進工作機制、加大財稅支持、創新金融扶持方式、建立智能制造評估體系、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積極開展對外合作等六個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