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倫哲發布公告稱,其所屬全資子公司格拉曼近期在陸軍裝備部裝備招標中心組織的軍選民用普通消防車評標中成為該項目第二候選中標單位,預計本次中標金額不低于1億元。其實,這樣的利好消息對于海倫哲這只“作業車龍頭”而言并不鮮見,其在特種車輛領域的強勢一如既往。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海倫哲近期在智能制造這一“陌生”領域的頻繁動作,作業車龍頭似乎正謀求更大的舞臺。
基業保持強勢,護城河優勢在握
2011年,海倫哲成為國內 “高空作業專用車輛第一股”登陸創業板,其高空作業車產品及服務解決方案的實力為業界稱道。公開資料顯示, 早在2016年,海倫哲高空作業車銷量1162臺,市場占有率40%,銷售額6.3億元,市場占有率60%,成為國內高空作業車市場產品線最全、技術水平最高的企業。
然而,作為高空作業車龍頭的海倫哲不想囿于現有市場發展,為了進一步鞏固自身優勢,一方面,海倫哲通過收購上海格拉曼國際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在軍品及消防車等領域深入布局,形成以高空作業車、電源車、軍品及消防車為代表的“專用車輛”核心業務優勢。另一方面,基于智能裝備的產業主線,進行縱深拓展。
進軍智能制造,多點提前布局
2015至2016年間,海倫哲先后收購了巨能偉業和連碩科技,同時確立了“內生和外延”雙輪式驅動戰略,即以智能制造為主線,實現特種車輛和智能裝備兩個主業的協調發展。彼時,各國將制造業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的時刻,歐美制造業回落,德國政府推出“工業4.0”戰略,“中國制造2025”概念被首次提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海倫哲正在與時代并步齊驅,而“內生和外延”雙輪式驅動也確實讓海倫哲獲得了更大發展空間。
借助收購巨能偉業,海倫哲進入千億級LED裝備市場,公開資料顯示,2014至2017年間,巨能偉業營業收入增長168%,為海倫哲的營收增長作出巨大貢獻。2016年1月,海倫哲全資收購連碩科技,后者在2017年營業收入增長5倍,并帶領海倫哲進入萬億級工業自動化生產線設計制造、機器人集成應用及機器人教育培訓行業。而近期收購新宇智能,海倫哲將借助其在鋰電池領域激光模切等技術優勢向鋰電領域自動化設備行業發展。
至此,海倫哲通過幾次收并購不僅實現了企業自身的跳躍式成長,還形成了在智能制造領域“數箭齊發”的格局,使得各企業之間彼此獨立又相互支撐。然而,隨著企業整合能力的不斷增強,在產業協同層面海倫哲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
基業主業雙驅,造新增長引擎
海倫哲董事長丁劍平曾在采訪中基于企業自身優勢談及幾次收購,“一個企業營收從1億元到10億元需要跨過運營管理上的轉折點。海倫哲經歷過這個過程,并積累了實現這個跨越的成熟經驗,而我們并購的企業恰恰需要這樣的經驗。”
無論是巨能偉業、連碩科技還是新宇智能,收購當年相應企業的營收都在1億左右,輕資產、擁有核心技術的成長型企業是海倫哲的主要考量標準,而從1億向10企業的邁進,則為幾家企業的整合以及突破式增長預留了空間。
而且,無論是在客戶層面與海倫哲高空作業車涉及的路燈市政、園林、通信領域有所重疊的LED顯示屏驅動電源,還是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線上的打通與提升,亦或是與電動能源特種車輛業務相關的鋰電生產設備,幾家公司為海倫哲在智能制造產業鏈上的打通與發展提供了一定想象空間。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排在首位,智能制造領域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海倫哲料將繼續完善其在智能制造版塊的布局,讓產業協同發揮更大效應。
基業保持強勢,護城河優勢在握
2011年,海倫哲成為國內 “高空作業專用車輛第一股”登陸創業板,其高空作業車產品及服務解決方案的實力為業界稱道。公開資料顯示, 早在2016年,海倫哲高空作業車銷量1162臺,市場占有率40%,銷售額6.3億元,市場占有率60%,成為國內高空作業車市場產品線最全、技術水平最高的企業。
然而,作為高空作業車龍頭的海倫哲不想囿于現有市場發展,為了進一步鞏固自身優勢,一方面,海倫哲通過收購上海格拉曼國際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在軍品及消防車等領域深入布局,形成以高空作業車、電源車、軍品及消防車為代表的“專用車輛”核心業務優勢。另一方面,基于智能裝備的產業主線,進行縱深拓展。
進軍智能制造,多點提前布局
2015至2016年間,海倫哲先后收購了巨能偉業和連碩科技,同時確立了“內生和外延”雙輪式驅動戰略,即以智能制造為主線,實現特種車輛和智能裝備兩個主業的協調發展。彼時,各國將制造業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的時刻,歐美制造業回落,德國政府推出“工業4.0”戰略,“中國制造2025”概念被首次提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海倫哲正在與時代并步齊驅,而“內生和外延”雙輪式驅動也確實讓海倫哲獲得了更大發展空間。
借助收購巨能偉業,海倫哲進入千億級LED裝備市場,公開資料顯示,2014至2017年間,巨能偉業營業收入增長168%,為海倫哲的營收增長作出巨大貢獻。2016年1月,海倫哲全資收購連碩科技,后者在2017年營業收入增長5倍,并帶領海倫哲進入萬億級工業自動化生產線設計制造、機器人集成應用及機器人教育培訓行業。而近期收購新宇智能,海倫哲將借助其在鋰電池領域激光模切等技術優勢向鋰電領域自動化設備行業發展。
至此,海倫哲通過幾次收并購不僅實現了企業自身的跳躍式成長,還形成了在智能制造領域“數箭齊發”的格局,使得各企業之間彼此獨立又相互支撐。然而,隨著企業整合能力的不斷增強,在產業協同層面海倫哲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
基業主業雙驅,造新增長引擎
海倫哲董事長丁劍平曾在采訪中基于企業自身優勢談及幾次收購,“一個企業營收從1億元到10億元需要跨過運營管理上的轉折點。海倫哲經歷過這個過程,并積累了實現這個跨越的成熟經驗,而我們并購的企業恰恰需要這樣的經驗。”
無論是巨能偉業、連碩科技還是新宇智能,收購當年相應企業的營收都在1億左右,輕資產、擁有核心技術的成長型企業是海倫哲的主要考量標準,而從1億向10企業的邁進,則為幾家企業的整合以及突破式增長預留了空間。
而且,無論是在客戶層面與海倫哲高空作業車涉及的路燈市政、園林、通信領域有所重疊的LED顯示屏驅動電源,還是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線上的打通與提升,亦或是與電動能源特種車輛業務相關的鋰電生產設備,幾家公司為海倫哲在智能制造產業鏈上的打通與發展提供了一定想象空間。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排在首位,智能制造領域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海倫哲料將繼續完善其在智能制造版塊的布局,讓產業協同發揮更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