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車型進行智能化風洞風阻測試
第二看臺
到2022年,重慶市智能制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近日,重慶市政府印發了《重慶市智能制造實施方案(2019—2022)》(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到2022年,全市智能制造進一步深入,累計推動2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設10個具備國內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50個智能工廠、500個數字化車間,創建25個行業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建設12個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基本建成覆蓋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重慶的智能制造水平如何?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忠介紹,近年來,重慶市穩步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機器換人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取得一定效果,新舊動能轉換初見端倪。但重慶制造業處于欠發達階段的基本市情沒有根本改變。重慶市經信委前期對全市2600多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重慶全市仍有超過50%的企業生產方式以人工為主,與浙江、北京等發達省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智能制造推進亟待進一步加快。
智能制造讓個性定制成為可能
為了全面推進重慶市智能制造的發展,《實施方案》緊緊圍繞重慶市智能制造現狀,分類別、分層次加強指導,分行業、分步驟持續推進,提出了數字化裝備普及、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工業互聯網建設、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關鍵技術創新、關聯企業發展、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等七方面重點任務。
在推動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上,重慶將重點推動離散型制造企業和流程性制造企業開展信息管理系統集成應用。到2022年,市(區)兩級累計推動1600家企業建設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累計建設、認定50個智能化工廠和500個數字化車間。建設具備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智能工廠會是什么樣?據了解,長安汽車制造板塊目前已經形成OTD、ERP、MES、ILE等8大信息系統平臺,搭建研發、制造、物流、銷售全覆蓋的智能系統,利用工藝仿真、物流仿真、節拍仿真、布局仿真、虛擬調試等虛擬制造工具開展產品方案、工藝方案、制造方案的迭代優化,成功建立了智能系統覆蓋的柔性、自動生產線,2015年已入選首批國家智能制造試點試范企業。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批量個性化定制成為汽車行業智能制造變革的趨勢之一,而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研究與應用,工藝設計由經驗向數字化設計及仿真發展,設備硬件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制造模式逐步成為可能。
多項措施推動關鍵技術創新
隨著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推進,《實施方案》對于加強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將重點推動企業在先進制造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工業大數據技術方面進行研究、突破,推動企業開發、運用先進運營管理方法。”劉忠表示,在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創新上,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圍繞感知、分析、決策、通信、控制、執行等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環節,加強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技術研發,推廣先進運營管理方法,建設完善技術創新平臺,加快構建技術先進、生態完備的智能制造技術供給體系。
預計到2022年,重慶市(區)兩級累計推動建設企業內設研發機構125家以上;累計組建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家以上,爭取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累計組建新型企業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家以上。
為保障各項任務的落實,《實施方案》從健全推進工作機制、加大財稅支持、創新金融扶持方式、建立智能制造評估體系、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積極開展對外合作等六個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建立智能制造評價體系,建設全市工業智能化信息平臺,發揮重慶市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機器人產業聯盟等組織作用,依托工業智能化信息平臺大數據分析,開展中小企業智能制造階段評估、咨詢診斷和投資效益分析,提供個性化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