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道,歐洲頂尖的管理學教授Tessa Melkonian表示,一些優秀的管理者已經在調整自己的做法,以防自己被機器人取代。以下為原文內容:
我們的工作方式、公司的未來發展,以及企業領導人管理員工的方式,將會受到一些新興趨勢的影響。零工經濟、人工智能和工業4.0已經成為商界人士和管理層討論中經常出現的三個主題。
機器人的廣泛使用必然會對我們的工作方式產生深遠影響。然而對于在勞動力中使用機器人的問題,人們的看法仍然莫衷一是。
一方面,機器人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率,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耗時的日常任務,減少特定任務的偏差率。另一方面,一些危言聳聽的說法也圍繞著機器人的部署出現了,特別是關于低技能工人將會遭受的影響。很多人聲稱,隨著更多的機器人進入勞動力市場,這些低技能工人將面臨更多的煎熬,因為他們會被取代,最終被機器人搶走飯碗。
一些行業已經有了這樣的跡象,比如,制造業在生產線上使用機器人,零售業在商店里使用自動結帳機。雖然這樣的事實已經被廣泛接受,但它仍然會引發人們的擔心——隨著技術能力的發展,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人可能會造成大規模失業,從而給人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雖然也有一些白領工作受影響的例子,比如高盛的交易員減少了600多名,但到目前為止,勞動力“機器人化”主要影響的還是低技能工人。然而展望未來,在很快會被機器所取代的眾多職能中,管理職能就是其中之一,這可能會令一些人感到驚訝。
機器人會取代管理人員嗎?
這個問題答案取決于我們談論的是哪種類型的經理。人們普遍認為,管理人員有兩種主要的行為模式:管理2.0和管理3.0。
管理2.0模式,實質上是管理人員充當了組織層次結構中的喉舌,向下級傳達組織目標,分配任務和項目,然后評估和整理數據,向上級報告情況。如果一個經理在工作中不太需要人際管理技能或情商,那么在不太遙遠的將來,他很可能就會被機器人取代。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很快就能做到分配任務,進行無偏見的反饋和年終評估。
然而,管理3.0模式就不那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了。這個類型的管理人員利用一些技能在人性層面上與員工互動交流,激發團隊的潛能,給予員工足夠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大膽進行創新。3.0模式的管理人員有很高的情商和人際管理技能,可以在情感層面上與員工共鳴,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潛力。任何機器人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具備這樣的能力。
那么,作為一個管理者,你要怎樣才能防止自己被機器人取代呢?
你需要采用管理3.0模式,特意培養強化自己的人際管理技能,這樣你才能繼續擔任管理者角色,為公司的未來作出貢獻。培養和強化這些技能,將有助于你在機器人無法涉足的領域中屹立不倒。在不久的將來,管理2.0模式的常規任務和分析職能將被機器人接管,但如果你重視管理中的人際能力,這些機器人反而會成為你的好工具。讓機器人去完成任務分配和成果評估這樣的低附加值任務,你就可以聚焦在改善員工關系從而促進創新上,或者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戰略業務思維上。
機器人進軍職場將對公司、行業和勞動力的管理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管理者和領導者將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行為。一些商學院已經組建了人工智能管理研究所來探討這個方面的問題。
在公司層面,也需要重視管理人員的人際管理技能、情商和激發團隊最大潛能的能力。與此同時,管理人員也必須學會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來提高一些任務的效率。
機器人進入管理領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管理人員應該認識到這一點,積極采用管理3.0模式,強化自己的一些關鍵技能,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被機器人取代的風險。(騰訊科技編譯/K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