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接到過這樣一個音調平穩親切的電話:“喂,你好,是這樣的……”然后卻是關于某個房產或是小孩培訓項目的介紹。你可能想不到,這些聲音可能并不是來自客服小姐姐,而是正在興起的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更想不到的是,推銷電話越接越多,是因為AI不僅可以每天撥打800到1000通電話,并根據對方不同回應給出最佳應答,還能對客戶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而騷擾電話如此升級,也令業內專家對于客戶隱私問題深感擔憂。
它們每天可撥打800通電話,不知疲倦還不會發脾氣
“您好,不限購的黃金商鋪您考慮一下嗎?”唐女士最近陷入了被推銷電話轟炸的苦惱中。出于禮貌和對電話從業人員的體諒,唐女士平常極少直接掛斷電話,而是委婉拒絕或推托在忙。“讓我驚訝的是,不管我口氣多么不耐煩,對面的女聲依舊耐心平穩。哪怕我說出三次不用了,對方仍孜孜不倦地向我推銷樓盤的具體信息和價格,我只能無奈選擇掛斷,這太浪費我時間了。”
唐女士并沒有意識到,這種聲音逼真且甜美還“掛不掉”的推銷電話,實際上是由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所撥出的。保險、地產、教育、汽車、貸款……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正以消費者難以察覺的高速,在各個領域取代著曾為公眾所熟知的電話推銷人員。
批量上傳號碼數據,一天撥出800至1000通電話,根據對方不同回應給出最佳應答,乃至支持通話過程中隨時被客戶打斷,是這些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的標準配置。
一位曾在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任職首席運營官的業內人士說,和人工客服相比,不知疲倦的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如今深得老板們的青睞,特別是中小微企業。
“通過AI與呼叫中心技術,模擬真人與客戶進行語音交互,能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原來8至10倍的工作量,轉化率和接通率與人工外呼也沒什么差別。”一家企業云通信服務商稱,某開發商使用了他們的智能語音機器人后,同樣1000通呼出量,每日運營成本從500多元下降到30多元,“更何況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工作穩定,無情緒波動,也不需要員工基本工資、提成、社保、場地費等。”
自然語言處理算法、深度神經學算法、卷積神經網絡算法……乍一看,市面上的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聲稱的算法模型深奧且專業。但多家科技公司的銷售人員承認,關鍵詞匹配交互仍是核心,這也讓話術成為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的關鍵。
“一套話術整理售價為2000元,分為主流程、公共問題、特殊問題等。主流程就是機器人一開始主動介紹項目內容,主要是如價格、位置、詳細信息等。特殊問題則是與項目無關的問題,甚至包括臟話等。”某科技公司的銷售人員透露說,客戶提交的話術內容越詳細,交互效果就越好,“我們有從事英語教育培訓的客戶,整理出的話術達到1000多條,能基本應對各種交互。”
背后有大數據分析系統,可以給客戶分等級
每日不知疲倦地外呼推銷電話,只是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被眾多銷售部門選擇的理由之一。更讓他們青睞的,是其背后的數據分析系統。從錯號、空號等無效數據清洗,到通過機器人外呼判斷客戶意向并分等級,再到不斷自我學習,提高話術應對策略,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看似高效智能的方案的前提,卻必須建立在對被推銷人的信息數據收集基礎之上。
“一開始每天呼出比如800個電話,能接通的、被直接掛斷的、關機的、空號的、錯號的,機器人后臺都會一一標記,幫你這邊完成電話號碼數據庫的清洗工作。”深圳某科技公司銷售人員汪小姐表示,類似錯號、空號,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在下一輪群呼撥打中會自動去除,而那些能接通的號碼則會被重點標記。這也從側面解釋了為何有些人的推銷電話會越接越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的客戶意向分級功能。通過外呼與溝通,機器人可以判斷目標客戶群體的意向并分出不同等級,為企業進行數據初篩。
“只要接通,我們與目標客戶的每一段對話都會被錄音,系統會根據內容把客戶分為A類、B類、C類等,方便人工銷售人員進一步聯系。”汪小姐稱,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每日通過這樣的海量交互,也能不斷自我學習,提高話術應對策略。“舉個極端例子,以往客戶罵臟話,機器人會再播放前一條話術,這會導致客戶識破為AI,漸漸地,它學會了發出簡單的笑聲應對即可。”
但顯然,這一系列的分級、初篩、學習,被推銷人在接聽呼入的那個陌生號碼時,毫不知情。
據北京晚報、都市快報等 作者:袁璐 萬禺等
AI也需注意
避免騷擾客戶侵犯隱私
“如果AI會被用于撥打推銷騷擾電話,那我覺得我也需要給手機裝一個能接電話的AI,來幫我自動抵擋和處理這些騷擾。”一位網友的玩笑話卻實實在在折射出AI技術產品化的過程中,技術使用方和被使用方的權利不均等。
雖然更低廉的運營成本,更有效的號碼呼入,更高效的信息整理,讓智能語音機器人的未來似乎有著很大商業空間,但不知疲倦的批量呼入、工作時的全程錄音,如此工作方式讓人擔憂。“在未被授權的情況下匯總和分析個人數據,涉嫌侵犯他人隱私。”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夏海波表示。
對于騷擾電話的治理,監管部門已揮出重拳。由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等部門印發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中明確表示,包括對于“95”“96”“400”等碼號資源,各基礎電信企業要按照“誰接入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語音線路和用戶資質審查,規范資源使用。
目前,有些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公司也已經開始采取治理措施,以減少對客戶的騷擾。有的上線反騷擾系統,可以在晚上8點以后,讓軟件系統自動停止運營,節假日則限制運行。還有一些研發公司的軟件系統中,會對表示過明確拒絕的機主的號碼打上標簽,限制對該號碼的撥打。
夏海波還建議,“智能語音電話機器人的生產制造商將其產品投放市場時,應對使用者提出使用限制警示,還要從技術上禁止電話機器人出現‘轉賬’、‘打款’、‘賬號信息’等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