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備受矚目的一汽大眾第三子品牌“捷達”終于來了。2月26日,在大眾汽車集團德國沃爾夫斯堡總部,一汽-大眾正式發布了由原經典車型捷達升級而來的新品牌“捷達”。品牌發布會上,一汽-大眾表示:“獨立之后的捷達品牌定位低于大眾品牌,旗下車型的售價也將下探至10萬元以內。”
備受矚目的一汽大眾第三子品牌“捷達”終于來了。2月26日,在大眾汽車集團德國沃爾夫斯堡總部,一汽-大眾正式發布了由原經典車型捷達升級而來的新品牌“捷達”。品牌發布會上,一汽-大眾表示:“獨立之后的捷達品牌定位低于大眾品牌,旗下車型的售價也將下探至10萬元以內。”
根據大眾的規劃,捷達品牌將于3月份在國內發布,先期將推出3款車型(1款轎車和2款SUV),并由一汽-大眾負責生產銷售。其中,首款SUV車型將于2019上海車展首發。未來捷達品牌還將組建獨立銷售渠道。
從公布的車型圖片看,捷達品牌將采用全新的JD(捷達的拼音縮寫)標志,如果僅從車型外觀來看普通人難以分辨出這是一款“大眾造”。另外,由于大眾品牌的溢價明顯,一定程度上大眾“VW”標志就代表著溢價,而失去這一護佑的新品牌捷達,還能不能夠博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歡?
先期三款新車的來歷
根據大眾的規劃,獨立之后的捷達品牌將先期會推出三款符合中國市場的車型。其中,包括一款代號VA3的緊湊型轎車、一款代號VS5的緊湊型SUV以及代號 VS7的越級緊湊型SUV。
一汽-大眾在品牌發布會上表示,捷達品牌定位雖然低于大眾品牌,但其并不是外界認為的廉價品牌,而是為更多年輕消費者帶來符合大眾標準、更高性價比以及高質量車型的品牌。而且,由于未來主攻年輕市場,三款新車將推出包括藍色、天藍、鉻灰、鍛灰等在內的多種顏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款新車已經在“路上”了。大眾方面表示,首款SUV將于2019上海車展亮相,第二季度投產,9月份正式上市。而另一款SUV和轎車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其中SUV將基于大眾的MQB平臺打造,轎車則基于PQ25平臺,動力方面將搭載EA211系列發動機。
由此看來,捷達是大眾集團通過整合包括捷達車型在內的現有全球緊湊型車型資源而全新包裝出來的新品牌,如此才能符合其“德國標準”的定義。具體車型上,代號為VA3的轎車,即目前在銷的一汽-大眾捷達。兩款SUV也不是全新車型,從已公布的圖片上看,代號為VS5的首款SUV,與大眾集團旗下的另一個品牌西雅特Ateca較為相仿。而另外一款代號為VS7的SUV車型,則與西雅特的Tarraco較為相仿。
是否曾經退出中國的西雅特將再次借道捷達品牌實現重新入華?這并非不可能,大眾集團一直有著實現西雅特重返中國的夢想。西雅特在西班牙的地位,與斯柯達在捷克的地位一樣,均是這兩個國家最大的汽車品牌,而且兩大品牌在大眾集團共有平臺的整合下擁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兩個品牌由于進入中國市場時間不同而經歷了不同的命運。
斯柯達2005年就已入華國產,西雅特直到2012年才后知后覺的以進口身份進入中國市場。2012年西雅特的年銷量僅為2000輛左右,在國內的知名度遠不如斯柯達,到了2014年西雅特由于在華市場銷量不暢最終鎩羽而歸。
然而2018年7月,大眾、江淮和西雅特三方曾在德國簽署備忘錄,業內預測西雅特將會通過江淮大眾實現國產,但僅限于電動版。而直到此次捷達獨立,大眾集團想把西雅特帶進中國的夢想總算落地。
搶食自主高端與韓系車
在汽車行業,將旗下的熱門車型升級為獨立品牌的例子很多,捷達并不是第一個。自主品牌中,長城旗下的哈弗品牌就是由原來的SUV車型獨立而來,并逐漸成了長城汽車的核心業務,而且長城汽車還以哈弗為基礎開啟了品牌高端化進程。合資品牌中,現代汽車曾將旗下的熱銷車型捷恩斯升級為豪華品牌。另有標致雪鐵龍將旗下的高端車品牌DS打造為獨立品牌。
但是與大多數車企的獨立品牌選擇向上發展不同,捷達品牌選擇下探,這暴露出大眾想要持續搶占自主品牌市場的野心。而大眾作出這樣的決定,背后有著自身內在原因。
首先,捷達有著很強的品牌號召力。上世紀90年代,捷達上市不久就實現了月銷過萬的成績,至今這款車已經累計銷售超過400萬輛。即便是到了2018年,捷達仍實現了32.8萬輛的業績,力壓速騰、寶來成為一汽-大眾轎車的銷量冠軍。這是大眾認為捷達能夠取得消費者信任的重要原因。
其次,當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對于長期占據市場前三的一汽-大眾而言,耕耘多年的中高端市場和豪華市場已無太多空間。因此,效仿上汽通用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由低到高的三級模式,布局10萬及以下的市場就成了一汽-大眾開拓更多市場的一個選擇。
再者,隨著上汽與奧迪合資步伐的加快,上汽大眾將擁有斯柯達、大眾、奧迪三個品牌,其產品將全面覆蓋中低端、中高端以及豪華市場。而大眾為了維持南北大眾兩家公司的平衡,有必要將捷達獨立成能夠填補一汽-大眾中低端市場空白的品牌。
不過,獨立后的捷達想要贏得市場并非易事。因為捷達本身有著近30年的國產歷史,并以“經典、神車”形象植根于國內市場,很多情況下消費者認可捷達認可的正是“VW”車標,而如今采用全新車標的捷達是否能夠被消費者認可成為一個問題。再者,如東風啟辰、上汽通用五菱寶駿等合資自主品牌的成功,對大眾捷達來說也是一種啟發,但截至目前合資車企推出的數十個合資自主品牌當中僅有這兩家比較成功。
最重要的是,自主品牌經過多年發展已經今非昔比,吉利、長城、長安等品牌的車型品質已經可以比肩合資品牌,且領克、WEY等自主高端車型價格已經到達15萬元左右,可以與合資品牌正面沖鋒。而大眾捷達下探到10萬元以下,想要與自主品牌拼性價比,但恰恰性價比是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點從上汽斯柯達的市場表現不難看出。自2005年入華國產以來,斯柯達在國內市場已耕耘數十年,而且旗下車型均與上汽大眾同級別車型同源,但是由于品牌上的差異,旗下的明銳、速派以及柯迪亞克等車型在銷量和保值率上都無法與大眾品牌同平臺生產的兄弟車型相提并論。
當然,捷達品牌并非沒有機會。根據一汽-大眾的規劃,未來捷達品牌將共享大眾的售后服務系統,同時還將構建APP深度試駕體系,并在年內完成200家經銷商布局。由此,德系品質背書、完善的服務網絡和強大的大眾集團資源支持,都將是捷達對自主品牌構成威脅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