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人工智能、智能裝備、機器換人……近年來,荊楚大地,智能制造強勢來襲,深刻地改變著很多制造企業傳統的生產方式。
在武漢火車站,刷臉即可進站坐高鐵;
美的武漢工廠生產的智能空調,能通過攝像頭感知主人體溫的變化,自動調節室溫,還能充當“管家”,一旦有陌生人闖入,可實時向主人報告;
在枝江市松諾電子公司,從日本引進的120臺智能機器人“手腳麻利”,每小時生產高精密手機攝像頭馬達1500顆,為華為、小米源源不斷供貨。
人工智能、智能裝備、機器換人……近年來,荊楚大地,智能制造強勢來襲,深刻地改變著很多制造企業傳統的生產方式。
智能制造,湖北省正在全力打造的四大萬億產業之一。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章新平介紹,湖北省委省政府在《關于推進全省十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發揮湖北省在激光、機床、海工等裝備制造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重點布局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裝備、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建成國內一流的智能制造產業中心,力爭到2022年,智能制造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萬億元以上。
激光產業是湖北省優勢產業。據介紹,今后4年湖北省將依托華工激光、團結激光、銳科光纖等一批龍頭企業,加快建設華中光電產業園、武漢金運激光智能制造產業園、航星光電子集成高新科技園,推動萬瓦級高功率、高亮度半導體激光器、光纖激光器的產業化進程,重點發展智能、高速、高效、高精激光加工成套設備。
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虹識技術的虹模識別、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在光谷人工智能產業園,匯聚了一大批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湖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重點發展虹膜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領域的應用,大力發展自動駕駛、無人機試飛、智能家居展廳等應用場景試點示范。“在手機生產等高技術行業,機器人的推廣應用不僅顯著提升了產品品質,還大大緩解了招工難。”枝江市華鑫光電公司副總經理程西容告訴記者。
依托歐亞捷福、奮進機器人、武漢聯影等重點企業,湖北省將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機器人控制系統、機器人傳感等關鍵部件,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工業機器人,重點發展焊接、涂裝、裝配等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形成產業鏈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體系。
智能裝備方面,華中數控、格力、三豐智能等龍頭企業聞名業界。依托他們,湖北省將打造格力智能裝備產業園、華中3D打印快速智造創新中心和中國標準化3D打印云工廠等重點項目,形成以3D打印為核心的產業鏈。同時,重點發展精密、高速、高效、柔性的數控專用機床等。
在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武船、710所、武漢船機、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公司等堪稱國內行業翹楚。今后,湖北省將加快建設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引導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深海養殖裝備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如何讓傳統制造業插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翅膀?湖北省經信廳廳長王祺揚表示,將組織申報一批國家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協調以長飛、東風等龍頭企業為核心,以產業鏈為基礎組建產業技術聯盟、知識產權聯盟等新型產業組織。著力組織實施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緊扣以信息技術嵌入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和以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為代表的智能制造兩大方向,引導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逐步向智能制造躍升,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革命性影響,也將為智能制造產業帶來爆發式增長。”湖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葉學平認為,湖北省提出“一芯兩帶三區”戰略,大力發展芯片、人工智能等產業,是一種前瞻性布局,將為打造智能制造萬億產業搶占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