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積極布局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領域,增強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專精特新”企業也發力機器人產業,搶摘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
機器人成為“打工仔”
在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總投資15.5億元的法奧意威(淄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法奧意威”)智能協作機器人生態產業基地項目今年2月開工。
“法奧意威的協作機器人在完成360度‘轉圈’后,起點跟終點誤差不超過0.02毫米。目前,法奧意威生產的協作機器人不光應用于焊接、噴涂、精密加工等工業領域,也在多座城市的冰淇淋店和艾灸理療店‘打工’。”法奧意威淄博基地生產總監韓春華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國內優先實現全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及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聚焦于協作機器人全產業鏈核心零部件及整機的生產制造,以及協作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的孵化等。”
據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將以高精密諧波減速機、伺服系統、機器人控制器、編碼器等核心零部件為基礎,以自主移動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為延伸,以產業孵化人才聚集為支撐,建設一個全新的智能協作機器人生態產業園區。
機器人熱也點燃了中醫賽道。山東中煊科技智能有限公司(下稱“中煊科技智能”)的主打產品是中醫健康管理機器人,該款機器人通過“看”舌苔、面部氣色等信息后對患者“問診”,一整套流程僅用時3分鐘。隨后,一份詳細的體質辨識報告就出現在屏幕上。報告包括體質類型、易發疾病、體質得分,以及一套個性化的運動、飲食、起居、穴位保健等方面的建議。據介紹,“機器人中醫”投放市場僅幾個月,中煊科技智能已接到5000多臺訂單。
“公司與復旦大學合作,結合上海中醫藥大學20多年共十余萬份臨床病歷,研發出了專業級別的四診算法及診斷模型。”中煊科技智能總經理由守軍介紹,公司與復旦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合作,采集了海量舌象數據,為算法開發提供了優勢。另外,公司結合中醫古籍及實際處方病例12萬條指令數據,提升了系統對方劑數據和診斷思維的邏輯推理能力。
搶占制高點
當前,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公開資料顯示,山東省目前共有各類機器人生產企業160余家,2023年實現營收200億元左右,主要集中在濟南、青島、淄博3市。
中國科學院教授、新松機器人創始人曲道奎在黃河機器人創新院(下稱“創新院”)揭牌儀式上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遵循未來產業培育鏈條,創新院將擔當起機器人產業“0”到“1”技術創新平臺這一關鍵角色,進一步開展成果轉化、孵化,打造機器人生產制造策源地。
無論是高質量發展還是新舊動能轉換,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占比高的未來產業是必然選擇。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省針對人形機器人這個新賽道的頂層設計,目標直指“進入人形機器人強省序列”。根據2021年發布的《山東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濟南、青島、煙臺、淄博四市被劃為山東省加快培育機器人產業的集聚區。據了解,創新院也將賦能智能制造、智慧康養兩大產業賽道,培育上下游創新企業,打造全產業鏈創新生態。
濟南市起步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韓瑜表示,機器人產業是一座城市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濟南市起步區在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礎,正在聚力推進集空天、機器人、科研為一體的平行空間建設,創新院的入駐,將為起步區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
“通過創新院這樣一個大平臺,能夠導入國內乃至國外相關創新資源、產業資源,在起步區形成新的戰略性產業集群,為新舊動能轉換和未來產業發展做支撐。”曲道奎表示。
產業鏈引領新引擎
“晶圓輸送機器人承擔著晶圓精確定位與平穩搬運的任務,是半導體制造裝備中使用最多的機器人設備。晶圓輸送機器人的定位傳輸精度,直接決定著晶圓傳輸設備整機系統的傳輸精度。由于零部件構造復雜、精度要求嚴苛,該技術是半導體制造裝備領域的一大難點,長期被國外壟斷。”山東現代慶煬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下稱“慶煬智能”)總經理張明介紹。
據了解,慶煬智能研發團隊歷經多年研發,成功研制出半導體晶圓輸送機器人和晶圓自動上下料機器人,實現了高效、穩定運輸。
“通過工業機器人創新升級,加快實現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自主可控,已成為行業共識,無論是進口替代還是新技術演進,都將為國產機器人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張明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據介紹,作為鏈主企業,慶煬智能已勾畫出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四圖”,制定了機器人產業鏈的園區、企業、項目、政策、問題“五張清單”,建立了產業鏈招商目標“客商庫”,梳理出了上中下游全產業鏈頭部企業客商名單700多家。
“結合企業發展,淄博機器人產業已具備明顯的先發優勢和‘小而精’的產業結構,但在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持續擴大產業規模、擦亮產地品牌以及強鏈延鏈補鏈等方面仍需破題。”張明表示,希望通過園區和產業鏈聚焦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的尖端前沿技術,吸引更多優秀的企業和團隊入駐,推動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引領發展新引擎。
——信息來自: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