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高規格會議定調:政策+資本雙輪驅動,萬億賽道加速成型**
4月10日,深交所召開具身智能產業化發展座談會,樂聚、優必選等頭部機器人企業、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國家級資本與科研機構悉數到場,共繪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圖景。會議釋放強烈信號:政策與資本正形成合力,加速具身智能這一國家戰略級賽道的產業化進程。作為人工智能從“虛擬”邁向“實體”的核心載體,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商業想象空間被全面激活。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態,將提供上市融資、并購重組等全鏈條支持。目前,深市具身智能產業鏈總市值已突破5.5萬億元,覆蓋“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場景應用”全生態閉環。
**政策紅利釋放萬億潛能:2027年千億級產業集群雛形初現**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具身智能”列為未來產業培育重點,各地迅速響應。深圳率先發布《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實現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培育百億估值企業超10家,打造50個十億級應用場景,形成超1200家企業的產業集群。政策聚焦核心零部件、AI芯片、仿生靈巧手等關鍵技術攻堅,為產業注入強心劑。
深創投總裁劉蘇華在會上直言:“具身智能的產業機遇已高度明確。”數據顯示,2024年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達56起,較2023年激增87%,總投資額超60億元。截至2024年末,深創投已布局機器人產業鏈項目48個,總投資14.3億元,覆蓋從零部件到終端應用的完整鏈條。
**量產元年倒計時:國產替代打破“卡脖子”困局**
業內普遍預測,2025年將成為人形機器人規模化量產元年。特斯拉、優必選等頭部企業已進入量產沖刺階段,國內制造業巨頭加速入場,推動產業鏈加速成熟。從技術路徑看,諧波減速器、行星滾柱絲杠、靈巧手等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突破尤為關鍵。以行星滾柱絲杠為例,其兼具高負載與緊湊結構,是人形機器人關節驅動的“心臟”,但國產化率長期不足10%。隨著國內企業在精密加工工藝上的突破,國產替代正迎來拐點。
近期,華辰裝備披露與福立旺精密機電簽署100臺高精度磨床訂單,專攻行星滾柱絲杠關鍵部件加工,標志著國產設備首次實現批量應用,打破海外技術壟斷。此外,此前其斬獲南京理工“P0級磨床項目”,進一步鞏固技術壁壘。公司2024年末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更顯雄心——2025-2028年凈利潤或營收復合增長率鎖定20%,也彰顯出管理層對長期增長的堅定信心。
**產業鏈共振:萬億賽道開啟“黃金十年”**
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已形成“技術突破-量產落地-場景爆發”的良性循環。上游設備商的技術攻堅與中游主機廠的量產需求深度協同,下游醫療、物流、家庭服務等場景的持續拓展則為產業閉環注入動能。以深圳為代表的先鋒城市,正通過政策引導、資本加持、技術攻堅,打造全球級產業集群。
隨著國產核心零部件逐步突破“卡脖子”瓶頸,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商用。從千億到萬億,這條賽道的“黃金窗口期”已全面開啟——一場顛覆未來的智能革命,正在加速到來。
——信息來自: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