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制鞋業家當外移成績嚴重,同時面對工場勞工高齡化的成績。為協助家當轉型,經濟部成立新臺幣1,500萬元的指點專案,贊助廠商成長全主動化臨盆線,和樹立產物材料數據庫。
據懂得,以往制鞋進程中,鞋底接合須要透過人工涂膠完成,不只消耗時光,接合劑揮發也傷害工人安康。此次經濟部與金屬工業研討成長中間協作,透過3D影象辨識技巧,讓機械手臂代替人力停止涂膠功課,勝利晉升臨盆效力。
經濟部技巧處研討員王志國指出,主動化臨盆有用縮減工時,同時下降12%的不良率,估計可讓廠商本錢下降17%。
經濟部專案擔任人卓至元稱,當局針對9年夜重點傳產投入經費1億多元,協助家當進級。今朝制鞋業年夜多照樣以人工臨盆為主,當局因應廠商范圍、特征分歧,對分歧制鞋廠停止個體指點,終究目的是讓制鞋廠可以到達全主動化臨盆。
除改良制程以外,金屬工業研討成長中間還開辟國際第一臺復合式光學足壓丈量機。透過掃描量測足部尺寸,和足壓點散布后,再導入數據庫中。王志國以為,年夜數據材料庫剖析,可以贊助廠商懂得花費者需求,有益于制鞋廠轉型成長高單價精細鞋業。
值得留意的是,主動化同時將削減勞工職缺,對此,王志國表現,當局已供給技職指點,指點勞工朝高階技巧任務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