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北京車展前夜,兩輛由長安汽車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從重慶動身,經由 2000 千米的遠程跋涉,最初勝利達到北京。而這兩輛無人車,就是長安汽車研討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團隊的研討結果。
今朝,長安汽車在重慶和底特律分離安排了團隊在停止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與量產任務。黎予生說,本年會增強幫助駕駛產物的開辟,并籌劃在來歲完成全主動停車、集成式自順應巡航等功效。
2011 年長安汽車開端結構智能汽車,隨后成為其計謀偏向,并累計投入將達 50 億元,用于智能化汽車的技巧研發和產物開辟。
比來,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現,長安汽車將在將來 10 年內投入 200 億元,組建跨越 2000 人的智能研發團隊,開辟智能汽車技巧和產物,并籌劃在 2020 年推出高度主動駕駛汽車,2025 年推出商品化的無人駕駛汽車。
比擬于長安汽車細水長流地投入,美國的汽車廠商加倍直接: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前后經由過程年夜手筆的投資或并購始創公司來加強主動駕駛實力。在談及為何此類投資或并購沒有產生在中國時,黎予生給出了本身的答復:一方面,國際的主動駕駛始創公司還沒表現出本身的價值;另外一方面,國際車企并購其他分歧類型行業的景象不多。
長安汽車黎予生:停止2000千米“跋涉”后,主動駕駛量產仍然任重道遠
在與互聯網公司(如谷歌、百度)、新興主動駕駛技巧公司「比拼」上,黎予生以為汽車廠商正在將這一差距減少,來由是后者的原型車曾經紛紜上路測試;另外一點,車企對「車」的懂得比互聯網公司更深。
總得來看,黎予生以為以后的主動駕駛照樣「有前提的主動駕駛」或是「在特定場所的主動駕駛」,而完成真實的無人駕駛,還須要相當長的時光。
關于長安汽車無人駕駛
新智駕:長安汽車的無人駕駛有哪些新停頓?
黎予生:我們連續在這方面做研討,但這些技巧其實不是說一兩天就做出來的。
一方面我們愿望把這功效做的更穩固;另外一方面,我們在美國底特律的團隊想把這些功效一點點往上加。本來是二級(Level 2),如今能夠要釀成三級(Level 3)或四級(Level 4)。
新智駕:美國團隊與中國團隊做的工作一樣嗎?
黎予生:應當說在有些方面一樣,有些方面紛歧樣。
美國團隊重要在主動駕駛方面做后期研討,重慶團隊則往量產方面走。重慶這邊也有幾小我跟美國團隊一路在任務。有時我們也會兩地同步開辟,架一個辦事器,用異樣的硬件、軟件在兩地做。
不論任何技巧的開辟,在美國開辟好了,會回到國際停止驗證。我們晚期開辟階段的某些功效也是在國際驗證,如許可以或許開辟出來合適中國路況的產物。究竟這項技巧要量產,要與其他零部件相干聯,互相通信。
新智駕:量產的時刻,主機廠對相干零部件請求特殊高?
黎予生:如今我們根本上是基于車載產物在開辟,基于車載傳感器、車載履行機構等等。
在開辟階段,好比某些車載履行機構與體系婚配不敷好,剎車不屈穩,轉向不屈順,這要一步一步測試。由于最初針對分歧車型的轉向制動,還要調試。現實上,我們把它完成了、驗證了,但真正要婚配,還得視詳細車型、詳細部件而定,由于要跟量產聯合起來。
至于傳感器,由于在后期研發,許多技巧基于車載傳感器,但有時車載傳感器達不到或許是完不成(我們的請求),我們也會用一些非車規級產物。在開辟階段,重要是側重開辟功效、驗證功效、驗證算法。
在比擬先輩的技巧上,我們也會用非車規級產物,但同時我們也在找可以把它替換的產物。假如能找到,就改良我們的算法,把傳感器用起來。
新智駕:說到「非車規級」,好比激光雷達,還沒有車規級產物,今朝你們的計劃里有激光雷達嗎?
黎予生:我們有激光雷達計劃,也在應用國外供給商一些車規級、比擬前真個樣件在測試和開辟。但這些樣件還沒有開端量產。
年夜家做主動駕駛開辟,用的比擬多的照樣 Velodyne,但如今 Velodyne 還沒有車規級產物,能夠會很快。年夜家都在往車規級走,但如今沒看到這類產物。
新智駕:從主機廠的角度講,車規級激光雷達須要知足甚么樣的前提?
黎予生:重要與汽車電子的請求一樣,好比說任務溫度-30 到 80 度。假如裝置到保險杠地位,防塵、防水是必需的。然后是振動、靠得住性、經久性,這都是汽車電子通用的請求。
還有未來一系列質量管控。我們弗成能把汽車上每個零部件都拿過去去測試一遍,但假如意外試,我們怎樣能包管它的零件是符合我們的請求?這就要在臨盆進程中央做質量管控。
總得來講,主動駕駛體系,主機廠老是要依附供給商的。主機廠不做雷達,只對雷達提綱求:看到若干米、甚么地位、靠得住性是若干、精確度是若干、是一個甚么狀況。這些是主機廠跟供給商提的。
新智駕:如今許多車都有了半主動駕駛功效,你認為接上去還會有一些甚么新的停頓或變更?
黎予生:從級別來說,從 L1、L2、L3 逐步往上走。
我們如今重視的是這個功效能不克不及贊助駕駛員。好比,第一就是平安、溫馨。其次是可以或許加重駕駛員的累贅,根本上是依照這個年夜思緒走,把我們以為對駕駛員適合的功效裝上去,是駕駛員情愿接收的功效,情愿為之買單的功效。
關于車企的“軟實力”
新智駕:像如今谷歌、百度、Uber 這些互聯網公司、始創公司、供給商如德爾福、博世和主機廠也在研發主動駕駛。你認為這幾類公司,誰無機會在這方面勝出或許說占自動權?
黎予生:根本上后期是谷歌異常搶先,但真正落實到車上今后,并且經由這么一段時光,傳統的汽車企業包含整車零部件企業,似乎把這個差距減少了一些,跟谷歌無人車一樣開端在路上跑了。固然谷歌還搶先,但曾經沒有那末年夜的優勢。不外谷歌有許多試驗數據和地圖支持,它在這方面照樣占優勢的。
作為主機廠,或許叫主機廠加零部件供給商,也有本身的優勢,就是對車的懂得比擬深。別的,對地圖而言,許多公司是專門做地圖的,如四維、百度、高德、Here,他們情愿把本身的產物做成主機廠須要的主動駕駛地圖。
但終究誰會勝出,這很難說。IT 企業與供給商比擬簡略,目標是做一個全套的主動駕駛體系拿給主機廠用。我想未來這可會像 Windows,只需主機廠把車做成尺度接口,來裝置他們的體系,機能會比擬好。
但如許的話,主機廠就淪為一個純潔的硬件制作商。主動駕駛體系許多附加值表現在軟件上。假如主機廠把軟件廢棄了,相當于把增值最高的部門丟失落了。并且假如主機廠沒有控制軟件,還會發生其他效果:辦事和數據沒有了,或是控制在其別人手上,或是有些公司在與主機廠分享這些原始數據。
是以,主動駕駛的焦點都在軟件上。普通來講軟件是必弗成少的,是必需的,除非主機廠光想做硬件。
關于主動駕駛技巧
新智駕:主動駕駛分為感知、決議計劃、掌握、高精地圖、通訊技巧,您認為在這些環節里,以后的主動駕駛技巧還須要參加哪些技巧來更好地完成主動駕駛?
黎予生:年夜體下去說,這些技巧曾經夠了,然則每部門能夠還要進一步成長。
好比感知,我們如今用的攝像頭與雷達,或許未來還要用激光雷達。
雷達的請求也會慢慢晉升,現有雷殺青本很低,然則它有響應的缺點。好比說探測間隔不敷遠。假如探測間隔夠遠,本錢就高了。不克不及說這些請求做不到,只是說在必定的本錢下還要晉升它的機能。
攝像頭在必定間隔下,表示相當好。但攝像頭照樣跟光線有關,要戰勝這個成績,還要應用激光雷達和雷達來填補。但今朝激光雷殺青本居高不下。
關于地圖來講,高精度地圖應當成績不年夜,但各個主機廠和地圖供給商在主動駕駛的開辟上,還沒有完整殺青分歧。主動駕駛高精地圖究竟要甚么,怎樣界說?地圖供給商做出一個來,主機廠或許認為有效,或許認為沒用。
別的一個就是定位。現有的 GPS 定位誤差比擬年夜,5 到 15 米做普通的導航夠用,然則要把它放到高精度地圖上,就要有高精度定位,好比到達厘米級, 20 厘米、50 厘米,如許能力準確定位車的地位。
在掌握決議計劃上,如今許多都是用慣例的方法:Case by Case(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處置,傳統是這么做的。然則如今有許多公司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好比深度進修。由于許多人說街上的場景是弗成列舉的,「Case by case」有能夠會漏。
在情況感知上,依據現有情況下猜測車會往哪邊走,下一步會怎樣走,這也是算法的成績。主動駕駛汽車要懂得情況、重構情況,并猜測情況。
在履行方面,未來主動駕駛汽車假如不要人干涉,某個體系壞了怎樣辦?偏向盤沒有了,轉向機構壞了該怎樣辦?履行機構未來將怎樣做?每項須要雙備份嗎?假如沒備份,在發明體系毛病前是否是要啟動檢討?假如不檢討主動駕駛功效就不克不及啟動?
在整車盤算才能和軟件方面也要晉升,由于今后的盤算量異常年夜。主動駕駛的收集平安或許說信息平安成績也要斟酌。
別的,用戶的接收水平若何?我們做得再好沒人買不可。從情況上講,基本情況的支持,車道線須要標準化。關于主動駕駛設計的人來講,必定要包管車輛平安。
上述成績,一方面是技巧的,一方面長短技巧的。固然難點很多,但都在慢慢處理中。固然,作為主機廠而言,我們只能處理與汽車相干的成績。
關于人工智能與始創公司
新智駕:主機廠普通是怎樣對待人工智能跟主動駕駛的關系?
黎予生:我們已經拜訪了一些人工智能著名人士,多半人和我們講人工智能,今朝照樣感知進修做得比擬好。在掌握方面,用深度進修做掌握,年夜家還在做研討。
在感知方面,我們并沒有效深度進修來做深刻研討,但我們有團隊應用深度進修開辟對車內駕駛員的狀況辨認。同時,我們也在應用深度進修做質量掌握方面的研討。
新智駕:如今國際國外很多的始創公司稱要做「主動駕駛的年夜腦」,相似如許公司,主機廠會不會有興致去與他們協作?
黎予生:有能夠。只需始創企業有才能,我想國際主機廠會慢慢向國外主機廠挨近,像通用、福特那樣購置公司或投資公司,這些做得好的始創公司都邑被買。
新智駕:但為何國際還沒產生這類情形?
黎予生:國際確切許多(主機廠)想做,但一方面資金無限,另外一方面國際的始創公司,還沒有做到足夠好,讓人情愿花錢買的田地。Uber 買了一家 Otto,買完以后就直接在路上測試了。德爾福買了 Ottomatika,也是一樣。
但假如始創公司如今沒做起來,主機廠往里投錢的志愿不會那末年夜。現實上我認為主機廠沒買是好的,逼著始創公司把本身的價值做出來。
新智駕:你提到有些始創公司做的沒有「足夠好」。關于主機廠來說,如何才叫「足夠好」?
黎予生:主機廠要做某一方面的事,但在這方面沒這個才能,始創公司能表現出這方面的才能,就夠了。好比說,某個公司有個主動駕駛體系,它的主動駕駛體系是名副其實的,主機廠沒有且正好須要這項技巧。
但另外一方面看,國際主機廠對本身自己車輛掌握方面的軟件才能異常弱,所以讓主機廠去買一個軟件公司,然后去治理它是相當難的。并且在并購方面,國際車企并購其他分歧類型行業的景象也不多。
但整體來講,始創公司在中國要表現它的價值,會有主機廠買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