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十四骨氣之一。每一年4月5日前后太陽達到黃經15°時開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節老是在公歷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清明節是一個祭奠先人的節日,傳統運動為省墓。
風氣習氣
省墓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唐代以后,清明節省墓祭祖成了爾后連續賡續的節俗傳統。就是到了明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省墓祭祖的風俗:革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噴鼻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略地獻上一束鮮花,以依靠對祖先的思念。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愛好的運動之一。前人信任若或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于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地面就拉線剪斷,疾病災害便會跟著風箏一路飛走。后來,風箏亦逐步成長成廣為風行的遠足文娛運動。
踏青
清明之時,恰是春回年夜地,人們乃順水推舟,省墓之余亦一家老小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隨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地于清明節時代到年夜天然去觀賞和領略活力勃勃的春日氣象,郊外郊游,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氣量氣度,這類踏青也叫春游,現代叫探春、尋春。其寄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外玩耍,不雅賞春色。
清明放假告訴
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7年清明節放假支配告訴》聯合本公司現實臨盆情形,現對2017年清明節放假時光支配以下:
2017年4月2日——4月4日放假,與周末連休共3天。
個中:4月4日(禮拜2、陰歷清明節)為法定節沐日;4月1日(禮拜六)正常下班。
為您形成的未便敬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