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東”風,龍崗創新發展再出發。隨著今年“深圳東進”戰略以及“十三五”規劃的的實施,龍崗的創新驅動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那么,在這樣一個激情燃燒的歷史時期,龍崗的創新發展面臨著哪些機遇與挑戰,創新產業集群如何發展,如何培育更多的優勢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新型政商關系如何重構?
作為省委機關報派駐在龍崗本土的觀察者,我們希望深入龍崗的校園、社區、工廠、寫字樓,零距離聆聽龍崗創新發展的脈動強音,探尋龍崗創新發展的大勢,既記錄龍崗通過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進程,為龍崗發展“鼓與呼”,也將嘗試提煉更多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龍崗經驗”,為珠三角地區乃至國內提供有益借鑒。基于此,今起,《南方日報·龍崗視窗》推出“龍崗創新驅動發展大調研”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深圳怡豐停車機器人可實現2分鐘全自動停取車
今年號稱“中國最牛停車機器人”的產品在網絡上一度爆紅,并登上新聞聯播,這家名為怡豐自動化的公司自2003年就一直在龍崗發展,今年因機器人才聲名鵲起。這也被視作龍崗機器人產業初試啼聲。
長期以來,以華為為代表的通訊設備(電子信息)產業是龍崗的支柱產業,近年來隨著龍崗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這個深圳的產業大區、深圳東進戰略實施的“主力”正雄心勃勃打造新的支柱產業——機器人產業。
“機器人產業非常適合龍崗。”在多個場合,龍崗區負責人曾這樣表示。1998年,華為遷至龍崗,逐步成為深圳的科技巨頭,也為龍崗撐起了高新技術產業的“脊梁”,那么在全球機器人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業內普遍預計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的背景下,龍崗的機器人產業能否再次演繹這樣的“龍崗故事”?
1、現狀
21家“主要企業”零星分布在7個街道
在大運軟件小鎮,今年上半年的“網紅”——怡豐機器人坐落在一棟墻壁都刷成藍色的小樓內。這里是怡豐機器人的實驗室,記者在實驗室看到,一臺類似平板車的機器人鉆入一臺雅閣的車底,然后不到一分鐘便將這臺雅閣送入車庫。
“目前全球做AGV(自動搬運小車)停車的,全球包括我們大概只有四家公司,另外三家一家在德國,兩家在美國。”怡豐自動化的副總經理段新鋒表示,目前怡豐AGV采用的是激光鐳射導航技術,“我們能做到的誤差是5MM,這在全球也是領先的。”
“我們從2014年開始將磁懸浮技術應用到沖壓機械手臂,這在中國是第一個做出來的。”在天安數碼城明凈的辦公室里,萊恩精機的一位負責人介紹,2014年他們研發的這項產品已經達到日本的水平,做出來的產品沖壓速度達到了國際一流,“如運用到做筆記本硬盤的金屬片,日本的紀錄是一分鐘是40個,經過我們的改進,在2015年的磁懸浮機械臂提高到了60個,在全球屬于第一。”
龍崗區經濟促進局提供的一份名為“全區主要機器人企業”的名單顯示,這21家“主要企業”零星分布全區7個街道(除了坪地),其中一些機器人企業甚至“蟄伏”于村辦的舊工業園里,“我們也是打聽了好久,終于挖掘出來了這些企業。”龍崗區一位負責人說。
“目前龍崗機器人產業在某些細分行業上處于領先地位,例如海威機電公司是全球線性傳動行業領先者;大宇精雕公司在國內精雕機行業排名第二。但總體上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壯大。”龍崗區經濟促進局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深圳機器人產業規模約為300億元,位居國內前列,從事機器人研發、制造以及系統方案的企業共有100多家,其中大部分位于南山區,根據初步調研摸底,龍崗機器人產業企業約21家,年產值規模約為20億元,涉及終端產品、行業運用、零部件等領域。
不過,記者也留意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長張愛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龍崗大概有40多家跟機器人生產有關的企業,而在研究院所在的大運軟件小鎮的100多家企業中,有十幾家是機器人企業。這種統計上的分歧或許跟至今機器人還沒有規范概念有關。
機器人產業鏈條長,但目前龍崗并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配套,技術水準也不高。以停車機器人為例,怡豐自動化副總經理、銷售總監段新鋒表示,停車機器人大概有上百個零部件,很多核心部件采購自國外,例如用的是日本的控制器、德國的電機,至于線束、光電開關等,則是珠三角供貨,“目前國內的一些廠商也可以做一些重要的部件,但出于質量的考慮,我們會采購國外的零部件,盡管價格相差有30%至一倍。”
雖然仍很弱小,但近兩年來龍崗區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機器人產業作為龍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重點打造的產業,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打造百億級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為此,龍崗區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這項新興產業的發展:2014年龍崗在寶龍科技城和深圳國際低碳城規劃了兩個機器人產業園;今年1月20日,由龍崗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建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成立,同時積極謀劃編制《加快推進龍崗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