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近期《中國制造2025》首批配套文件落地,這個曾喚起2014-2015年A股牛市行情的重大投資主題,逐漸回歸投資者的視野。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板塊,都包含著大量低估值大盤藍籌股。投資者有理由相信,這一大級別投資主題的升溫,將在很大程度上助力A股市場重歸上行走勢。記者 林司楠
曾經推動藍籌股牛市行情
作為2015年中央制定的一個能與“互聯網+”戰略相媲美的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的落地曾催生了A股市場一輪波瀾壯闊的藍籌股行情。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該戰略文件一經提出,很快便受到了整個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當年3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首度披露該規劃綱要的制定細節,強調“這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很快,和該綱要相關的各個領域受益板塊,包括軌道交通、工業4.0、海工裝備、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被市場資金挖掘,并引領大盤藍籌股一輪波瀾壯闊的主升浪行情。
最典型受益代表,就是軌道交通領域的中國中車。2015年3月,尚未合并并正式更名的中國南車,股價不過每股11元左右,但到了當年的4月20日,已上沖到最高39.20元,漲幅高達256.36%。無獨有偶,海工裝備領域的知名大盤股——中國船舶,也在同一時間迎來主升浪。2015年3月,中國船舶當時的股價是每股35.60元,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迅速井噴至每股71.36元。
在許多主流研究機構看來,“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是我國制造業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綱領,也將成為“十三五”期間制造業升級的重要指導文件。它的出現為推動2014-2015年牛市做出了積極貢獻,并給許多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即便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調整,許多公、私募基金以及券商投研人士,依舊對“中國制造2025”以及工業4.0相關細分產業鏈受益股保持著很好的預期。
三主線布局“中國制造2025”行情
按照最新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首批配套文件,此次落地的五大工程實施指南分別是: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另外六個配套文件分別是:制造業人才、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工業四個發展規劃指南,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兩個行動指南。
對于這樣一個系列的配套文件而言,投資者如何去把握有可能重現的“中國制造2025”行情呢?杭州某券商投顧部負責人建議,不妨從軌道交通、工業4.0以及航空航天裝備這三條主線進行布局。首先,這三大領域都是去年“中國制造2025”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三步走”戰略重點提及的核心板塊;其次,無論是軌道交通、工業4.0,還是與軍工領域同樣能完美結合的航空航天裝備,相關熱門股的估值和股價都較去年牛市巔峰時期有了明顯回歸。同時,相關龍頭上市公司有望重獲市場資金的關注。這包括:軌道交通板塊的中國中車、晉西車軸、時代新材、鼎漢技術、康尼機電、永貴電器、世紀瑞爾等;“工業4.0”板塊的沈陽機床、青島海爾、先導智能、華中數控、秦川機床等;航空航天裝備的受益股,則包括中國衛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四維圖新、合眾思壯、北斗星通、遠望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