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通過對中國乃至全球機器人領域的發展現狀、技術水平、發展趨勢、投資熱點與機會等進行的深入分析,指出工業機器人進入發展成熟期,服務機器人尚處于發展初期;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下一個藍海;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企業,協作型機器人企業以及著重軟件和算法的服務機器人企業將獲得更多投資機會;產業發展需要突破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技術瓶頸,加大品牌影響力,重視機器人軟件與算法,提升產業軟實力。
機器人在新興行業應用
不斷深化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萌芽、研發和應用階段,工業機器人從1959年問世,從簡單的可編程機器人,逐步發展為高精度、智能化的機器人;而服務機器人在21世紀開始進入家庭,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
產品上,協作型機器人為生產裝配環節帶來新機遇。
協作型機器人柔性化程度更高,相比傳統汽車中產業應用的體型大、重型的機器人,協作型機器人具備工序輕量化、小型化、精細化的特點,能夠滿足未來消費電子產業對機器人的供應需求和要求;人機協作機器人提升了感知能力,可以通過被示范訓練來學習執行各類任務,可對其程序和算法進行編程,并進行可視化操作,為開拓新應用領域打下必要基礎。
技術上,機器視覺技術助力國內企業切入上游環節。
從市場的需求來看,世界機器人數量逐年遞增,機器人數量規模增加的同時也在拉動對機器視覺功能的需求。從技術層面來看,近年來,我國機器視覺行業的專利數量快速增加,將推動機器視覺技術向更高精度、更高要求方向發展。由于機器視覺技術主要依靠的軟件服務、半導體芯片和傳感器等硬件產品,有助于國內企業快速進入產業鏈上游開發環節,對實現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應用上,眾多新興下游領域需求還在形成與增長中。
結合我國目前的產品結構來看,機器人在新興行業的應用將不斷深化。這些行業包括煙草、醫藥、家用電器、倉儲物流、五金衛浴、石油化工等。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環保和民生問題,塑料橡膠等高污染行業以及與民生相關的食品飲料和制藥行業,都有望深入應用機器人,來幫助企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生產。
產業發展需突破
關鍵零部件技術瓶頸
機器人產業鏈包括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四個核心環節。總體來看,機器人產業鏈較短,各環節至關重要,對產業的整體狀況具有重要的影響,缺一不可,如圖1所示。
在核心零部件上,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系統、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等,機器人的控制過程是由控制器發指令給伺服驅動,驅動伺服電機旋轉,通過減速機執行動作。從產業發展前景來看,未來國內將著力布局核心零部件環節,直接應用于國內企業生產,以期取代進口產品,從而實現產業鏈的完整化和自主化,意義重大。
在本體制造上,機器人本體也稱為機器人裸機,按照機械結構分,可以分為直角坐標機器人、SCARA機器人、關節型機器人、圓柱坐標機器人等。從產業發展前景來看,國外工業機器人本體發展成熟,國內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已有企業從事關節型機器人本體的研發和生產工作,未來隨著機器人應用市場的擴大,本體生產企業仍會持續增加。
系統集成是指在本體上安裝夾具及其他配套系統(視覺控制、力控等)以完成特定功能,集成按照應用分類可以分為搬運應用、焊接應用、噴涂應用、切割應用等等。從產業發展前景來看,各行業面臨工業現代化等多方面壓力,迫切需要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環境,這也為機器人行業帶來旺盛的需求態勢,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行業應用方面,汽車制造業是工業機器人占比最高的應用領域,涵蓋了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生產、加工及倉儲的全過程;電子行業由于制造柔性化和生產高速性的要求,必將對工業機器人產生大量需求;金屬和機械加工行業引入工業機器人,有利于產品的批量化生產,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塑料橡膠等高污染行業以及與民生相關的食品飲料和制藥等行業也將是工業機器人“十三五”階段的重要應用領域。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集聚,但仍存在幾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