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日報訊 (記者/高薇)由于愛好汽車,電子科技年夜學中山學院3名年夜四先生決議本身著手做一輛汽車,并將此作為本身的卒業設計作品。從客歲11月開端構想,到本年2月著手制造,他們用半年的時光完成作品。這臺克己電動三輪汽車載人時速可達50千米/小時,空轉時速可達70千米/小時。
他們有一個配合喜好:車
李四鵬、嚴小兵和彭黎是中山學院機械設計制作機械主動化專業的年夜四先生。他們有個配合的喜好:愛好車。年夜二時,李四鵬迷上一款汽車游戲,在游戲里他常常將汽車分離再組裝。那時他妄想著有朝一日能本身做一輛真的汽車。
李四鵬、嚴小兵與他們克己的三輪電動汽車。南邊日報記者 高薇 攝
因為專業常識還不敷扎實,李四鵬的設法主意棄捐了上去。2016年11月,黌舍請求年夜四先生上報卒業設計標題。李四鵬忽然想到了本身誰人未完成的妄想。他將設法主意告知了室友嚴小兵,兩人一拍即合。后來又叫上另外一個“汽車發熱友”彭黎,3人汽車制作團隊正式成立。
隨后,他們開端肯定卒業設計的主題。經由各類研討和不雅察,他們決議做一款“新型顛倒電動三輪跑車”。這類車型在國外比擬罕見,國際還比擬少。“后面一個輪的那種通俗三輪車,車速快的時刻轉彎輕易側翻,但這類不會。”李四鵬說。
有了思緒后3人開端分頭干活。上彀查材料,繪制三維設計圖紙等,在漸漸探索中,思緒愈來愈清楚。本年2月,他們正式啟動制造。擺模子、做車架、裝電線……幾個“內行”做得不亦樂乎。
“最開端電焊、車工、鉗工,我們都不會,為此,在黌舍的精工車間進修了半個月,先生也給了我們許多指點。在焊接車架的底盤時,先生贊助了我們許多。”嚴小兵說,全部汽車的制造進程都是邊學邊做,制造進程中戰勝了各類成績,終究在卒業辯論前完成這輛汽車。
開著克己的車去辯論
本年5月6日,他們開著克己的車去辯論取得評委先生們的分歧承認。5月15日,記者在中山學院試驗樓地下車庫看到了這臺克己汽車。
該車車身長度和奔跑smart相當,但高度和寬度都比smart還“迷你”。車身長2.7米,高1.2米,寬1.3米。汽車有儀表盤、后視鏡、剎車、油門、可前后調理的坐位,還有“全景天窗”。
通俗汽車是金屬外殼,這輛“迷你”汽車的外殼倒是用玻璃纖維層層疊加制造而成。并且,該車只要三個輪胎,后面兩個、前面一個,俗稱“倒三輪”。用遙控器瞄準汽車,按下解鎖鍵,車門便徐徐向后滑動,無需再手動翻開車門及車窗。“我們沒有進修過外不雅設計,是以,這輛車看起來不是很悅目。”李四鵬說。
記者試駕發明,該車和通俗汽車一樣,拔出鑰匙啟動、掛擋、輕踩油門,即可進步或撤退退卻。車在進步或撤退退卻的進程中全體比擬安穩,但操控起來還不太靈巧,換擋間隙也有較年夜樂音。李四鵬引見,前期會持續改良這輛汽車,包含外不雅、主動駕駛功效等方面。
“我們如今和黃圃鎮一家汽車零配件企業簽署了失業協定,往后會進修更多汽車方面的常識。”嚴小兵告知記者,他們還克己和改裝過獨輪電動車、電動車。這些車和市情上售賣的同類車功效類似,只是外不雅不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