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輪椅,可以實現大腦信息和人工智能設備的互通,從而讓肢體癱瘓的人們行動更自如。
用大腦控制的輪椅也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了,大腦由神經元組成,當人腦產生意念活動時,相關神經元會依次放電,當這種電荷到達頭皮后,可被事先貼在頭部的電極及解析裝置轉化為腦電波。因此,研究人員很早就實驗成功,通過掃描人的腦電波來了解意圖,從而控制輪椅的移動,同時輪椅上的激光傳感器能起到防止撞到障礙物的作用。但研究從未止息,越來越多的科研者們發明了更人性化的新型輪椅,實現了更多突破。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輪椅,可以實現大腦信息和人工智能設備的互通,從而讓肢體癱瘓的人們行動更自如。使用者在頭部帶上一頂裝有電極的帽子,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指揮輪椅的行動。這頂帽子可以發送信號給輪椅,輪椅就會執行大腦的命令,比如想象一下移動右臂就是往右行動,移動左臂就是往左行動。

除此之外,新型輪椅還可以通過攝像頭和圖像處理軟件識別障礙物,但它不會像之前那樣碰到障礙物后停下來,而是控制輪椅躲開障礙物,然后繼續前進。更人性化的是,這個系統還可以識別區分各種不同類型的對象,從而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例如遇到石頭會繞開,遇到桌子或者熟人則會自動靠近等等。
日本金沢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明了更進一步的技術——使用者想去什么地方(輪椅可到達的地方),自動輪椅就能帶你去。這項新技術相當于通過腦電波給自動輪椅設定一個導航目的地后,輪椅就能自動避開障礙物移動到使用者頭腦中“想”要去的地方。

這個腦電波感應裝置應用了名為“深層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首先內設了特定設施內的地圖和多個目的地,每個目的地有對應的數字,頭戴腦電波感應裝置的使用者想去哪兒,頭腦中只要“想”那個數字,腦電波感應裝置就能讀取對應數字,電腦程序就能讓輪椅避開障礙物抵達目的地。也就是說,當使用者要去一個地方的時候,不需要大腦不斷發出指令,而是在出發的時候“想”好目的地,剩下的就交給輪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