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日前宣布的國產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實用規?;\罩了圖象辨認、安防監控、智能駕駛等范疇。新華社發
芯片是信息通訊硬件范疇“皇冠上的明珠”,以往被多數巨子操縱,中國智能裝備廠商屢遭掣肘,我國芯片自給率僅10%。不外,這一局勢能夠被打破,國產芯片2018年無望獲得癥結性沖破,終端AI芯片是沖破口之一,這有助于中國企業在5G萬物互聯時期逾越式成長;而華為代表“中國芯”初次躋身全球前五,也使深圳信息通訊家當取得了新的增加點。
我國芯片自給率僅10%
“中國芯”成為熱門,面前是萬億元級其余偉大市場空間。中國事最年夜的芯片需求市場,每一年制作的手機、盤算機、花費級機械人等智能裝備數目數以百億計,但國際芯片自給率唯一一成。在CPU范疇,今朝唯一華為應用自立研發的芯片。在IC制作范疇,國際領跑的中芯國際,其技巧迭代仍待加速,競爭敵手三星、臺積電等已開端研發7納米技巧,中芯國際急需年夜步追逐。海關總署頒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出口金額為2270.26億美元。
“中國芯”的出口替換成為國度重點家當計謀之一,在物聯網、主動駕駛、VR、人工智能等終端家當的帶動下,國產芯片業進入疾速成長期。截至今朝,已上市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跨越20家,同時70多家半導體企業在A股上市。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集成電路發賣額4335億元,同比增加20%,曩昔14年間均勻復合增加率高達22%。將來人工智能、花費電子、物聯網、智能汽車等范疇的增加,將帶動我國芯片市場的高速增加。
業內子士剖析,全球芯片及集成電路家當正向中國加快轉移,國際正涌現新一輪投資海潮,封裝測試家當今朝在我國占比最年夜,成為集成電路家當鏈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環節,國產芯片這一國度計謀正引領自立研發構成沖破,國產芯片無望敏捷突起。
“中國芯”初次躋身全球前五
市場研討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宣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機片上體系(SoC)市場統計申報,華為海思芯片取得全球8%的市場份額,這是“中國芯”初次躋身全球同業前五。該榜單顯示,高通以42%的市場占領率高居首位,蘋果芯片占領率20%位居次席,第三名的聯發科市場份額同比降低4%;位居第四的三星具有11%的份額。
另外一市場研討公司Gartner申報稱,2017年全球芯片市場的范圍增加22%,達4197億美元,這源于智妙手機和其他聯網裝備的成長。值得留意的是,三星跨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發賣額最年夜的芯片制作商。這是1992年以來英特爾第一次被超出,反應出全球芯片市場正開啟新一輪洗牌。Gartner指出,2017年內存芯片占一切芯片營收增加額的2/3以上,成為最年夜的芯片類型。
Counterpoint研討總監尼爾·薩哈以為,人工智能將是芯片成長的主流偏向,往后手機芯片行業的競爭核心在于敵手機綜合機能的晉升,蘋果、華為均在選擇集成零丁的AI芯片單位;高公則另辟門路,加強處置器集群的AI處置才能。
AI終端芯片無望成沖破口
“中國制作2025”計劃中,我國籌劃到2025年,國產自給率將到達50%。從今朝的自給率10%閣下晉升到50%,意味著往后幾年將是半導體行業加快成長階段。比來,三星、SK海力士等芯片巨子紛紜在中國建廠,紫光國際、長江存儲等國際廠商則年夜力并購。據預估,至2020年全球芯片晶圓廠將達62間,個中26間在中國。
人工智能將成為國產芯片彎道超車的機會。芯片是人工智能的焦點,人工智能的市場遠景有多年夜,芯片的遠景就有多年夜。據統計,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范圍達6億美元,估計2021年將達52億美元,年復合增加率達53%。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范圍跨越130億元,增加40.7%,2018年無望到達200億元,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將疾速增加。
通訊專家麥浩超指出,人工智能不只局限于盤算機、手機等,從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到智能家居各類家電,人工智能定制芯片的需求量將數十倍于智妙手機。今朝,各年夜巨子年夜多結構云端AI芯片范疇,中國芯片家當無望在終端AI芯片獲得沖破,這一細分市場的空間更年夜。受芯片家當向亞洲轉移的影響,加上芯片出口替換需求激烈,和我國家當政策的針對攙扶,國產芯片家當突起已經是蹄聲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