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27日,第30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2019 MICONEX)在京開展。展會匯集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家中外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攜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方案集中展出,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自儀院”)是從事工業自動化儀表產品和生產過程自控系統研究、開發、生產、應用和試驗的綜合性科研院所,受邀出席本次展覽會,智匯工業在展會期間榮幸采訪到了自儀院總經理徐建平先生。
智匯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貴公司發展歷程?
徐 總: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自儀院”),創建于1956年10月,系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行業歸口科研機構,是從事工業自動化儀表產品和生產過程自控系統研究、開發、生產、應用和試驗的綜合性科研院所。自儀院于1999年改制為科技型企業,現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2016年年底完成公司制改制,正式更名為“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完成國有多元化改革。徐總介紹道,自儀院歷史上是行業的應用型研究所,近年來堅持改革創新發展,以創新型企業為發展定位,結合企業轉型發展的要求,積極對接國家戰略,著力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特別是針對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需要,結合試點示范和新模式研究專項,積極致力于智能制造核心技術研究和系統解決方案應用實踐,并協同各方資源,積極參與國家智能制造的標準體系建設,為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作用。
智匯記者:在展會上,帶來哪些新的產品?對這個行業有哪些發展?對于我們自身有哪些改變?
徐 總: 本次展會上自儀所主要展示了在智能系統、智能裝置、工控安全、檢測檢驗和科技服務領域的技術能力,突出了我們在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這幾年聚焦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項目實施和標準化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我們業已建立的智能制造標準試驗與驗證開放實驗室,包括了智能倉儲、多機器人協同、視覺識別、智能裝配、安全管理、遠程協同、智能監測、基于5G的多智能體協同、數字孿生仿真艙等驗證場景,構成了智能車間有機整體,實現了人工智能、邊緣計算、云計算等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成為行業有影響力的智能制造標準制定與驗證公共平臺,并通過智能工廠(車間)頂層方案研究、智能制造共性技術攻關、智能制造裝備及產品的研制、智能軟件系統的開發及應用推廣,形成了一批核心技術和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并服務于上海企業,乃至長三角和全國的企業。
本次參展也重點展示了我們在信息安全技術方面的能力。隨著自動化儀表及其系統在重要工業基礎設施的推廣應用,特別是互聯互通以后,工控系統信息安全至關重要。自儀院作為上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服務聯盟理事長單位、國家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和自動化儀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聚焦工控系統信息安全共性技術,就工業控制系統應用于重要基礎設施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和測評技術研究及其成果推廣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安全專題研究,自儀所建立了工業信息安全的態勢感知平臺和配套的應急資源庫等,可以有效支撐安全監管部門和相關企業開展工控網絡安全管理工作,動態監視工控網絡安全態勢,實時掌握重要信息系統相關網絡安全威脅風險,及時檢測漏洞、病毒木馬、網絡攻擊情況,快速發現網絡安全事件線索并預警和通報重大網絡安全威脅,調查網絡攻擊等惡意行為。該平臺系統已在汽車等行業企業進行了部署,取得了滿意效果,并正進一步在石油化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重點行業推廣。
其次,本次展會現場我們也展出了一些核心關鍵傳感器產品,其中包括視覺識別相關產品、大量程測力傳感器等,這些都是結合了國家項目或現實工業需求研發的最新成果。
智匯記者:結合現在儀器儀表的行業發展情況,談談您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徐 總:儀器儀表是國民經濟生產設施最重要的基礎裝備,儀器儀表未來的發展方向應是順應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迎合國家戰略、技術進步和現實工業的實際需求,主動迎合信息化時代特征要求,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作為工業儀器儀表,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測量控制精準、運行穩定可靠,其次要基于工藝安全、對象安全集成邊緣計算、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技術,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更好地滿足與工業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滿足新一輪智能制造互聯互通的應用要求。就總體而言,儀器儀表行業技術的發展要著力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在努力突破核心技術、基礎工藝和重要軟件基礎上,把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作為儀器儀表產品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尤其是要結合服務制造業需要,提升產品可靠性、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把5G、人工智能等技術集成到自動化儀表及其系統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方案中去。
智匯記者:請您談下貴公司今后發展策略?如何應對未來發展中碰到的難點?
徐 總: 自儀院作為行業研究院所,經歷了 64年的發展歷程,處于工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重要變革時期,自儀院將以制造業智能化轉型重要推動者為使命,努力建成技術領先、品牌知名的卓越智能科技公司。為此,我們將采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并舉策略,確立了“5+1”發展戰略。其中“1”就是要建設好“科技創新中心”,“5”就是要發展“智能系統集成、檢驗檢測認證、智能測控裝置、工控網絡安全、科技服務平臺”五大亮點業務,并著力推進“體制改革、管理完善、市場拓展、人才培育、品牌提升、園區建設和黨的建設”七項工作舉措,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機遇,積極應對公司治理結構轉型的新挑戰,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市場核心競爭能力,加快二級公司改革,著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做優做強做大國企,以充分展示國資創新能力和市場活力。特別是在科技創新方面,自儀院將緊緊圍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工業信息安全、5G應用、二機專項、自主化產品等技術研發,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速創新要素集聚,建立協同開放、跨界合作的行業共性技術研發與服務平臺,積極承接國家(上海市)重大科研與產業化項目,參與上海科創中心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促進成果轉化,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長三角制造業一體化發展。
智匯記者:在今年大環境和部分行業存在市場波動的前提下,我們是如何保持和開拓的?
徐 總:在保持和開拓方面,我們也是碰到不少的困難和難題。在當前快速變革時期,我們更多的要跟行業企業互聯互通,協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構建行業發展生態圈。特別是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自儀院將堅持業已確立的發展定位,以使命、愿景為驅動,聚焦國家戰略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要求,在傳統業務創新發展的同時,要加快前沿共性技術的研發與成果推廣應用。作為上海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會長單位、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創新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自儀院將緊抓機遇,積極推動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發展,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系統集成、應用示范、產業鏈對接、人才培養、政策協同等方面全面深化與社會各方合作,發揮開路先鋒、示范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不斷凸現自儀院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擔當作為。
智匯記者:請您簡單談下今年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的看法及對下一屆展會的寄語。
徐 總: 徐總對本次展覽會給予了高度認可,首先是本次展覽會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吳理事長親自出席,徐總表示現場展出了過去一年行業取得階段成果,匯聚了技術創新、市場活躍度比較好的企業。徐總說:“展會既有新產品、新技術的集中展示,也有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沿核心技術的學術交流、研討,我認為這是行業協同創新非常好的交流平臺。歷經30屆風雨的多國儀器儀表展覽會對行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功不可沒。衷心期望這一品牌展覽會越辦越精彩,繼續引領行業,成為標桿性展覽會。”